品牌聯名合作-不老部落、小村遠遠
不老部落 X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小米味噌
我們與 泰雅族不老部落 Bulaubulau 聯名推出「小米味噌」
在宜蘭寒溪村海拔400公尺處,有一群人與禾乃川擁有一致的價值理念,在做社區青少年技能培育、提供家長二度就業機會,並且解決社區問題的不老部落原根職校,他們培育部落青少年多元學習以及傳承傳統工藝,提升個人的職能並且輔佐就業,進而改善青年外流和高失業率等問題。因擁有相同的理念而開啟了這次的合作,不老部落以自然農法耕種,孕育出金黃色粒粒飽滿的小米,再經由禾乃川研究開發,培育出獨特的「小米米麴」,黃豆的香氣伴隨著清甜且粒粒分明的小米,形成一瓶不簡單的小米味噌!
不老部落 X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小米酸白菜
2023入冬前夕,再次以臺灣天然食材為號召,禾乃川結合「不老部落原生種小米酒粕」和「洲南鹽場日曬霜鹽」,以傳統發酵工法,做出頂級的酸白菜。我們堅持不放任何人工添加物、防腐劑也不靠制酸劑、漂白劑炒作。堅持 100%天然發酵,製作最純粹的酸白菜。
小村遠遠-野薑花甘酒
因土地開發案,讓熱愛家鄉的陳人鼎決定返回台東尚德村,創辦了小村遠遠。他用野薑花純淨的特性,開發出許多清潔用品與保養品,也與私廚合作創造香草風味的佳餚。野薑花是台灣原生的植物之一,常見於台灣的山區和田野,在台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視為花中的瑰寶。「野薑花甘酒」結合了台灣原生的野薑花和禾乃川甘酒的精髓,打造出獨具台灣風味的「野薑花甘酒」。我們的野薑花種植於台東的「小村遠遠」,這片受天然環境保護的土地孕育出優質的野薑花,為甘酒注入大自然的純淨力量。
為豆渣「延壽」,與台南晶英酒店共同推動永續餐飲
邁向十周年、持續經營永續方針的台南晶英酒店,2023年12月宣布與「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合作,導入永續農業與良食運動,由主廚團隊利用大豆在經濟產物製程後留下的碎渣,轉型成為餐桌上的精緻佳餚以及烘焙點心,膳食纖維高且富含營養價值的豆渣,在 「ROBIN'S牛排館鐵板燒」全新早餐吧檯,與館外據點「茶薈知事官邸」菜單上美味飄香。 晶英酒店也舉行義賣活動,「豆渣薑餅人」與「薑餅樹」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捐給「瑞復益智中心」作為營運經費。
主廚研發豆製品餐點
▶ 特色菜單
酒店的餐廳推出以禾乃川豆製品為主題的特色菜單,提供健康、美味的餐飲選擇,吸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顧客。
▶ 食材創新豆渣佳餚
主廚團隊深入研究豆渣的特性和香氣,開發出一系列創新的菜品,如豆渣牡蠣烘蛋佐辣味噌醬;「茶薈知事官邸」以豆渣入饌,做出「醬皮蛋辣炒豆渣」等,讓豆渣成為餐桌上的健康美味,房客與在地饕客皆可用每人 660元的價格享用到。
▶ 豆渣烘焙點心
利用豆渣製作多種烘焙點心,如豆渣餅乾、豆渣蛋糕等,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獨特的口感。充分利用豆渣減少了食品浪費,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循環經濟。
關鍵通路夥伴
聖德科斯87間門市
聖德科斯堅持「天然、無毒、少添加」的選品原則,消費選擇購買禾乃川的產品,同時也參與了正向循環,讓好生活擴散成對整個社會、環境與地球都能更永續發展的利他境界。
7-ELEVEN 2000 間門市
7-ELEVEN i 預購 / 黑貓探險隊 / iOPEN Mall
作為全台超過7000家門市的超商龍頭,7-ELEVEN門市與民眾的生活緊密結合,並在全民實踐「自綠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自2017年起推出「青年深根計畫」,不僅支持青年返鄉創業,更攜手統一超商運用7-ELEVEN門市平台,提供符合永續發展的青年團隊實戰機會。禾乃川國產豆製所與7-ELEVEN持續合作,透過品牌價值與永續商品的推廣,讓社會大眾能夠更深入地參與永續生活。
主婦聯盟北區23間站所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致力於環保、健康為核心價值,實踐綠色生活理念。強調誠實與品質為合作的核心條件,支持本土非基改原料,禾乃川的豆製品因而成為其首個上架通路,並成為主婦聯盟北部地區主要豆製品生產者。
安永鮮物12間門市
於2024年5月啟動,從源頭把關食品安全,秉持無添加原則,推廣食育理念。與禾乃川的永續理念相契合,上架純濃黃豆乳、米麴甘酒等人氣產品,選用可溯源的國產大豆,為您與家人帶來安心、健康的良食選擇。
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
國產大豆食農教育,舉辦共計 10 場,參與人數超過100位
里仁134間門市預購
擁有全台134間門市,榮幸加入「月滿中秋,感恩永續之選」2024中秋禮盒行列!禾乃川《過好日》甘酒雙入禮盒(原味+紫米) 選用符合永續原則的食材,少添加物、 低碳,並支持本土生產。與里仁共同選擇永續的健康生活,為您和家人送上安心的中秋佳品!
聚落創生行動
三峽客庄生活產業再生
三峽山林客家文化主題展「山客生活交換旅所Real Soul」
甘樂團隊在2023年攜手新北客家事務局,耗時數月重新找回三峽在地客家先民的耕山路徑,深入探索客家族群的生活與產業軌跡。從數據中認識三峽客家庄的歷史,以文化流轉和古今對比的方式,重新理解客家生活的獨特精神。並與三峽山林中的在地客家「製茶」、「養蜂」、「柑橘」、「竹筍」、「茶油」產業客家厚生夥伴合作,透過紀錄客家耕山遷徙路徑進行文化策展、透過聚落踏查走讀發展山客生活指南旅行包、 透過報導新北青年食藝創業故事策劃一系列山客物產再設計以及料理創新設計提案,帶領民眾深刻感受山林客家的文化精髓和當代發展。
✦專案完整內容:2024 新北客家職人展-山客生活交換旅所
工藝復興再設計
甘樂榮幸受邀請策辦2023臺灣設計展的閉幕夜,以「O聚 CHANGE」為主題,以新北之「饗(物產 美食)」和「藝(傳統工藝)」與之款待,透過跨界展演與宴會形式的結合,呈現新北風土職人特色,呼應本次設計展新北城市多元文化共融共好的精神。
「聚 Change」圈聚饗藝,以策展概念結合晚宴設計,包含五大主題「土地」、「海洋」、「礦產」、「山林」及「城市」,餐食設計囊括新北29區的地方產食特色,如金山地瓜、坪林茶葉、萬里螃蟹或三峽黑豬肉等進一步轉化成晚宴餐點,結合現場工藝職人展演,呈現視聽味覺的五感體驗。演出節目融合了傳統文化和創新藝術表演進行跨界展演,由百年北管樂社結合現代DJ、布袋戲與現代舞蹈;打鐵工藝與流行音樂跨界創作,讓在地傳統工藝、鄉鎮物產與當代設計相互交融,激盪出新北豐富的文化共融精神。
✦專案完整內容:2023 台灣設計展 Chang聚晚宴
鄉鎮編輯設計
2023年,甘樂團隊花了一整年,與新北市農業局共同策劃「新北29地味誌」。
在新北29鄉鎮走過一年四季,穿梭在鄉間小路與田地間,採集四季新北物產最新鮮的好滋味,以及背後默默耕耘著的農人故事。希望引領民眾認識、並品嚐到更多新北食材的獨特魅力。過程中也看見青年回鄉的困境,團隊同時導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培育資源,推動「新北青創力-返鄉的支持培力系統」,加速發展新北鄉鎮農創產業人才育成工作,針對不同階段的鄉鎮創業者,設計量身定制的能力培育課程和創業育成機制,增強資源整合與問題解決能力。著手協助商品開發和文化產業行銷,強化創生實作能力,幫助返鄉青年找到最適合的發展路徑,推動新北各區地方創生,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為地方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提升收益,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新生活。
除了引領民眾從產地到書桌, 2023 更帶領返鄉青年尋覓創業最佳路徑。
✦專案完整內容:2023農村主題媒體|新北29地味誌
✦其他亮點專案:
地方創生學校
台灣各地已有許多的青年創業家因看見在地的需求議題,開始投入地方發展。這群人有著熱愛家鄉、憂心產業或文 化消逝、想為弱勢族群創建更好的生活、想為友善生活擴展行動倡議等決心,而他們共同的對話對象是身處在資本市場的大眾消費者。但是絕大部分的創生青年,對於商業運營是陌生的,常碰上投入效益未有起色、營收發展停滯、服務定位模糊、團隊夥伴流動等困境,如何梳理出具有價值效益的商業運營和溝通模式,培育養成領導人之姿,促成在地創生事業永續經營,是地方創生學校創辦精神。
地方創生年會
2023 地方創生年會在新北
2023年9月,以「跨」為主題,不只意味著跨出同溫層,更從跨世代、跨領域、跨文化、跨越等面向,探討人和人及人和地方連結的可能。活動內容涵蓋5場焦點論壇、12條山海見學路線以及與日本創生團隊交流,邀請各界夥伴一起深度理解與對話,展現大氣且多元融合的理念,展現城市高度。
海外日本團隊來台交流分享,即時口譯服務為台日交流帶來更順暢的溝通,以產業轉型、多元城市、高齡共生、海洋永續等面向,共寫台日創生未來的永續契機,也為每 個參與夥伴帶來美好的北台灣創生交流體驗。十組地方團隊,款待來自全台400位的創生夥伴。為了展現新北的多元特色,聯盟與甘樂共同精心策劃「新北宴」,在餐點上融入新北的特色食材,更邀請來自新北各區的十組創生團隊,包含坪林的茶酒、貢寮的海藻比司吉等,交流彼此最獨特的餐點,透過食物深入了解團隊的故事及理念。十二條路線同時啟動。
2024 地方創生年會在花蓮
第五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在花蓮縣舉辦。活動內容涵蓋7條花蓮主題見學、台日國際交流主題論壇、4場創生主題對話,邀請各界關心花蓮及關注創生議題的夥伴「Join to Hualien」展現處於逆境中仍能展現其堅韌。
從震後的花蓮「失去太魯閣之後還有什麼?」出發,不同以往與地域劃分見學路線,發展出一系列特色主題見學,由在地夥伴設計「有機友善農業」、「米崙濱海文旅」、「奇萊有誌」、「野地生態」、「海派東 海岸」、「海洋永續」、「震後太魯閣」等見學主題,期待透過見學讓參與夥伴深入探訪花蓮,用各面向認識洄瀾,呈現「逆境花蓮學」精神。另外本次年會也於花蓮縣運動休閒園區(原吉安菸廠)由聯盟與甘樂打造別樹一格的創生晚宴,由在地團隊供應花蓮特色餐食及當季農漁特產,並以逆境主題策展,融入年會主題及年會前導活動的精彩花絮,邀請到山月村太魯閣族人來擔任表演嘉賓,現場除有特色餐食以外,也有慈濟賑災產品和用具展示並讓民眾了解災防食物,以逆境到創生的成長,策劃一場風格與風味的饗宴,別具特色的感受花蓮在0403後的新突破及「韌」性。
目錄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