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六種工作/十二項手掌之間的極限動作!「擠・挖 —— 虱目魚丸」菜市場裡的藝術品——南和牌虱目魚丸。
你知道捏一顆魚丸需要多少時間,竟可以快到在單眼相機一秒鐘八連拍的速度下,依舊捕捉不到從師傅手中滑出的魚丸身影嗎?一攤隱身在景美市場裡的小攤販,沒有搶眼的招牌,玲瑯滿目的商品,只有一張小桌,兩口小鍋,賣的只有現捏現煮的虱目魚丸。
用琉璃珠串起部落文化與情感 / 卡塔文化 林秀慧
近1200度的高溫爐火,一雙雙專注眼神,部落職人們手執最細僅有0.2釐米的玻璃色絲,在一顆顆直徑最小只有8釐米的剔透琉璃珠上燒繪圖紋,每顆珠子都有它的標準身形,分毫不差;每顆珠紋都有它的寓意,每個師傅一天純手工只能產出近40顆,若再經過品管自虐式的嚴格篩檢,大概只能有約六成的倖存率。
新北三峽的三藝金工體驗課程,帶著你DIY屬於自己最有溫度的記憶
在合習聚落中隱藏著一位擁有30年好手藝的金工師傅—溫清隆,在溫師傅十三歲那年,便踏進了金工世界,肩負著文化傳承的責任以及開立工作室的夢想,幾年後決定在三峽扎根,透過空間、產品及體驗設計,將工藝、手藝、創藝匯集於一身,淬煉出「三藝金工」職人品牌!
〖主題企劃〗六種工作/十二項手掌之間的極限動作!「挑・撬 —— 採菱角」水田裡的浪漫——採紅菱。
來到嘉義大林一處田邊,遠遠的還看不出這畝田有什麼特別,走近才發現下田的農家是坐在小船上工作,手裡還翻著田裡的作物,真是怪了?近一瞧,答案揭曉,原來這畝田種的是“菱角”呢!
〖主題企劃〗六種工作/十二項手掌之間的極限動作!「拉・扯 —— 糖蔥」糖的告白:拉拉扯扯之情更稠——三峽卓師傅糖蔥。
午後大雨滂沱,逢雨天觀光區的人潮總是銳減,走在三峽民權老街上卻一處騎樓下駐足著幾乎整條街的遊客,遠遠見一道銀白色細河閃閃發光從老屋內串流至騎樓下,是一位年輕老闆卓韋辰正拉扯著「糖蔥」。
〖主題企劃〗六種工作/十二項手掌之間的極限動作!「搧・掂 —— 煎草藥」代客煮藥的老中藥舖。
台北市萬華區的剝皮寮附近,有處耑代客煎藥的老中藥行,「耑」:專的古字, 依循古法煮藥。湊近一睹,簡易的鐵製桌台上四只竄著紅焰與白煙的火盆子,一旁挨著位年約六十的老伯,時而彎低身子察看炭火,時而搧動著手裡拏的扁塑膠扇,一會兒快而短促、一會兒慢而長緩,目珠定定地顧著爐火,頗是耗神,這專注的模樣讓我想起數年前,因為爸爸的背疾,也能在家中看見媽媽燉煮藥草,那時廚房裡總漫著濕熱的氣味,久久不散。
歲月橫流裡淘砂選金的老礦工 / 陳石成
若要談論金瓜石的靈魂人物,絕對少不了這位穿梭在山蔭樹影、來去於溪邊水堤的陳石成,十六歲就開始在溪底淘金,十八歲進到台金公司上班,直至六十歲退休,後來更曾在黃金博物館擔任志工,通曉當地採礦歷史與淘金技術,說是金瓜石活字典一點兒也不為過。而擔任我們首次拜訪金瓜石的導覽正是這位手腳敏捷俐落,登高如行雲的石成伯,他還有個廣為人道的本事,那便是溪邊淘金的絕活。
一纏一鬆細細密密,嫣花一只落寄福氣圓滿,嫁娘一攬百年好合 —— 春仔花 陳惠美
纏花是一種傳統婦女的生活工藝,結合了剪紙、編織及刺繡的技巧。婦女將這樣的小紅花,春仔花配戴在髮間,祭祀供品上的飯春花,擺置在神龕上的供花;纏繞在生活裡的民間技藝,在民國時期尤其盛行,卻在塑料大量填充的工業時代,幾乎失傳。
謝謝你的訂閱
THANK YOU
用文化創意為三峽注入活力,
用行動改變家鄉孩子的生命!
感謝你
THANK YOU
謝謝你的耐心填寫,
我們將會盡速處理並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