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貢寮

[貢寮] 除了海景,另一種海邊故鄉的記憶 -  石花菜鋪成的天然絨毯

[貢寮] 除了海景,另一種海邊故鄉的記憶 - 石花菜鋪成的天然絨毯

沿著濱海公路往東北角前進,除了驚濤駭浪的海景,風情萬種的天色,碧綠天藍的一線天之外,四至六 月間更多了幾分春色,臺灣野百合在山畔土礫間堅韌的綻放,公路兩側一抹紅的,一抹紫的,一抹暖黃, 是已曝曬成不同程度的石花菜此起彼落,洋洋灑灑的鋪排成天然繽紛草皮一般,海邊的婦女們忙碌的運 載著一車又一車新鮮的石花菜,濃濃的鹽水味在陽光曝曬下更顯旺盛。
[貢寮] 三十年來不曾間斷的晨間嗅覺饗宴 / 新味珍麵包坊・黃勝揮

[貢寮] 三十年來不曾間斷的晨間嗅覺饗宴 / 新味珍麵包坊・黃勝揮

記得小學剛放學的午後,遠遠傳來麵包車聲的聲音,街上的 小孩們總會抓著幾個零錢衝樓聚在巷口,後車廂一開,奶 酥、cream、蔥花、草莓果醬...,一群孩子的目光不斷在 各個麵包上遊走徘徊,遲遲無法做出決定,回想起那沒有太 精緻的味道卻總能停留在記憶最久。
[貢寮] 三月瘋媽祖,讓傳統慶典更拉近年輕人目光 - 澳底仁和宮

[貢寮] 三月瘋媽祖,讓傳統慶典更拉近年輕人目光 - 澳底仁和宮

偏遠地區的孩子由於區內普遍學習資源不比市區足夠,學子通常國中畢業後就旅外求學。這一年我們駐點在北海岸,來到東北角貢寮與一群十來歲的孩子相遇,他們也和其他學生一樣可能正計劃著高中升學時必須離開家鄉,於是我們想,要如何讓他們在小小的心底,與家鄉建立一種更深刻的關係,甚至留著一股鄉愁,那可能是比google map更能夠引領他們回家的一種方式。於是,我們帶著這群孩子,在這塊家鄉的土地上,踏踏實實地走著,用採訪的方式讓他們更認識貢寮,也讓我們帶回更多貢寮的故事。
[貢寮] 一碗只漲人情味不漲價的家鄉早點 / 林陳春梅

[貢寮] 一碗只漲人情味不漲價的家鄉早點 / 林陳春梅

清晨,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香甜的夢中,貢寮老街的一頭已開始忙碌,為即將開啟一天行程的人們準備重要的活力補給,那是貢寮人所熟悉的—阿婆麵。
 [貢寮] 向海・嚮海 | 彩虹階砌之上的袖珍小學 - 福連國小

[貢寮] 向海・嚮海 | 彩虹階砌之上的袖珍小學 - 福連國小

​從2008年開始的沙雕藝術節以及2000年舉辦的貢寮海洋音樂祭兩個大型活動下,福隆一帶從5月開始直到夏季結束間,遊客絡繹不絕,反觀從福隆繼續向東行,曾經有小基隆之稱的卯澳漁村,卻鮮見遊客攤商特地前來至此。
[貢寮] 貢寮的新媳婦 / 古意老街內的草仔粿店、阿珍越南小吃

[貢寮] 貢寮的新媳婦 / 古意老街內的草仔粿店、阿珍越南小吃

貢寮,散佈的農漁村落不知凡幾,大部份的人以漁、農為業,這個邊陲的、開發度低、低就業機會、人口外流的地區,社會結構確實不易娶妻成家。臺灣適婚女性多數不考慮嫁來這裡,也讓跨國婚姻使得一個新興族群-「外籍新娘」應運而生。根據戶政資料,目前在貢寮鄉設籍人口約有一萬三千多人,外籍配偶數約莫一百人中就有兩名是外籍新娘,事實上,這個比例應該還要更高。
[貢寮] 海派的貢寮人生,蔡阿爸的東北餃!

[貢寮] 海派的貢寮人生,蔡阿爸的東北餃!

來到靠海偏鄉的小城鎮-貢寮,沿路走來發現上下公車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鮮少看到有年紀相當的民眾。沿海一帶靠養殖九孔、鮑魚為生,蔡阿爸也是其中一人。
[貢寮] 貢寮,你好嗎?

[貢寮] 貢寮,你好嗎?

1980年提出龍門核能發電廠計劃。台電在未告知民眾土地用途的情況下徵收了廣大的土地,連環評也不合格,就這樣開始動工,那是1988年。貢寮人口僅13,000多人,平日的午後更寧靜的不像話,與其說是寧靜,不如說這裡像是隱著一股,在土地裡,居民中,卻無法發出的聲音。

謝謝你的訂閱
THANK YOU

用文化創意為三峽注入活力,
用行動改變家鄉孩子的生命!

感謝你
THANK YOU

謝謝你的耐心填寫,
我們將會盡速處理並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