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老街內的草仔粿店
易景梅,15年前嫁到臺灣,幫忙婆婆一起打理著草仔粿的小店生意,婆婆在貢寮街上,憑著做粿類的好手藝在地方小有名氣,訂單時常貼滿整面牆。初來臺,語言文化不通,嫁到貢寮小鎮,也許和她想像的臺灣並不相同,除了家庭事務,易景梅跟在婆婆身邊,從店務雜事做起,挑撿食材,草仔經過晒乾,搥打和熬煮,學習草仔粿的做法,逐一步驟,蒸煮火候拿捏,十多年功夫才能將婆婆的好手藝學會。
古意老街內的草仔粿店 / 易景梅
春天冒出來的鼠麴草,是田間常見的野草,也是易景梅製作草仔粿的上好原料。使用鼠麴草做的草仔粿,色澤漂亮,不容易青黑,還多了一股香氣,吃起來特別Q。大自然的禮物,從前人們就依尋著天、地、水、木而生,現在田間用藥驅蟲除草,天造的小野草,鮮黃的花朵,漸漸的不再那麼容易取得。我們的採訪走在崎徑田道之間,逢人就上去攀談,與當地人席地而坐,我們看見一位越南新娘傳承著臺灣傳統好滋味,婆婆過世後,易景梅依舊獨自經營著小店,不讓這樣的好味道走味。
鼠麴草嫩莖葉及幼苗,洗淨後煮爛、搗碎,加入糯米漿團中,製成清香可口的草仔粿。
阿珍越南小吃
貢寮區保健路走到底,阿珍的越南小吃店就開在「海灣的深處」,澳底。北部海岸的地名經常有「澳」的稱呼即是指海灣。龍門電廠就在小吃店的不遠處,平日的中午用餐人潮絡繹不絕。操著越南道地口味的佳餚,當初決定在自家樓下經營小吃店,一方面能夠照顧家庭,學份技藝,又能夠憑著自己的能力獲得一份收入,阿珍返回越南家鄉半年,與做廚師的姑姑學習烹飪。
阿珍越南小吃 / 阿珍
越南春捲外皮酥炸焦褐,看起來不是精緻華美的食物,入口的滋味卻相當優秀。初嚼起來酥脆,焦香四溢,內陷芋頭細密,滷肉鹹甜,香氣十足又滑潤順口。我們到店採訪的下午,其實已經飽餐過後,但飯後這麼一道點心,便能夠感受到阿珍的火候功夫。一塊簡單的招牌,樸實簡單如自家餐聽的店面,老闆娘阿珍的好手藝早已擄獲了客人的胃。阿珍說:「聽客人讚不絕口,我會有股責任感,口味不能變,用料要實在,還不能太常休假,他們買不到吃的會很失望。」
道地越南春捲炸的金黃酥脆。
每一個決定都是勇氣。老家在越南胡志明市,阿珍笑笑的說「那兒比澳底熱鬧許多,15年前也想不到我嫁的地方是這樣,現在我也住得習慣習慣。」剛來的時候經營檳榔攤,賒賬和找麻煩的人多,阿珍總覺得沒有保障。轉業開店是一個挑戰,剛展業生意當然不如預期,阿珍幾乎一個人打理店內所有大小事,口味要調整,客人要招呼,工作時間長。阿珍說:「做小吃店比賣檳榔辛苦好幾倍耶!但心裡踏實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