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下的是繁華過後的靜謐,恬適的海邊生活。
臺灣農漁村的發展就像是一把圓規,廟宇是針腳,人則是另一端可活動的筆腳,畫出一個個小村小落,而卯澳漁村的針腳「利洋宮」是臺灣唯一供奉著手提魚籃的觀音,在小漁村內算是有點份量的廟宇,見證曾是凱達格蘭族聚落的港灣輝煌興衰。漁村內還保有相當多百年歷史的石頭屋,就地取材的大石塊,以亂砌、平行砌、人字砌⋯等代表不同身份地位的工法砌成,聚落有兩層樓的民宅、商行、理髮廳⋯等,發展盛況非凡,但隨漁村的式微,村內青壯人口逐漸流失外移,缺乏經濟的承載力已經是普遍農漁村共通問題。
我們沿著卯澳灣內的腳踏車步道,駐足於一座臺灣最東邊,彩虹階砌之上靠海最近的小學「福連 國小」,正對壯闊的大海,福連國小更顯得袖珍許多。福連國小的校長施智元,曾於澳底國小擔任主任一職,一直以來對貢寮有份無法抽離的情感。偏鄉人口結構不健全日漸嚴重,新的學期即將再度面臨招生問題,當新生人數不足兩位時,就必須面臨併校或廢校的問題,正納悶著這樣的超低標準的招生困難度時,隨意探頭向教室內一望,只見教室空剩兩張課桌椅,校園永續一事實在棘手。
我要我的孩子不一樣,尋找每一個渺小的巨大亮點
在一次校務會議上,討論起臨近小學相約一起舉辦畢業旅行,老師隨口回應:「不要啦我們的學生會被欺負」,會後便讓施校長掛心許久,施校長說:「一樣有很不錯的師資和教育資源,但總覺得大環境下,我們的學生們比較羞澀,對外的競爭力和自信心稍顯不足,希望能從提升孩子們的能力開始建立信心。」施校長希望將校區打造成全外語環境,由師長帶頭在玩樂中開口說英文;帶孩子走進社區,培育出中英文都通的小小解說家;再從學校臨海的最大特色著手,落實海洋教育,將最直接的大自然教室發揮的淋漓盡致。施校長說:「我要我的孩子不一樣。」在生活中尋找每一個渺小的巨大亮點,讓家長主動把孩子帶進來。
(照片由施校長提供)
航向另一旅程,一場讓大自然洗禮的典禮
暑假來臨前卯澳灣的海上樂園提前營運,在六月畢業季到來之前,老師兼教練帶領學生一次次的練習,這是東北角一帶的小學最大特色「浮潛畢業典禮」,畢業生們需泳渡卯澳灣,領取畢業證書,接受大海的洗禮,更加切切實實。想像永遠比不上親身經歷,施校長也緊鑼密鼓地練習,鼓起勇氣帶領學生一起下海,領著畢業生體驗航向另一旅程的喜悅。而面對新學期到來的憂心,施校長說:「心煩的時候,看看大海一切就都好了」,施校長的勇敢樂觀,茁壯了更真切的教職生涯。
(照片由施校長提供)
福連國小
地址:新北市貢寮區福連街1號
電話:(02) 249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