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是山客最熱鬧的季節,許多農產產季進入尾聲,有豐收前的期盼,也有豐收後的歡愉。「尞尞」客家話是「來坐坐」,如同客家人最親切地邀請,走進山峽,就像走進客家人的家,一起體驗產地、尋找秘境、聆聽故事,山客尞尞,也聊聊山客。
-2024《山客尞尞》地域品牌
以山林客家為核心,打造三峽的山林文化品牌
「山客尞尞」是一場深入三峽山林的品牌實驗,「逢山必有客、逢客必住山」說明客家與山密不可分的關聯。三峽,也是山峽,擁有90%以上的山林面積,是北台灣二次客家移民的重鎮,里山生態與客家聚落,宛如一片現代的桃花源,等待人們去探索。
隨著時代變遷,三峽的客家文化逐漸隱形,產業面臨人口外流與市場挑戰。甘樂文創從「引客」與「回家」的兩個核心概念切入,結合新北市客家局及地方產業夥伴,以「山客尞尞」的地域品牌概念,邀請大家走入山林。而要吸引大眾,客庄青年扮演重要的推動者角色,甘樂也透過資源導入,搭建青年返鄉的途徑,運用品牌設計、產業活化與體驗行銷,讓來到三峽的遊客,不只有老街體驗,也能夠認識山林客家,看見屬於三峽的另一種風貌。
山客尞尞視覺溝通
尞尞在客家話裡,代表「來坐坐」,一種慢活的精神,也象徵走入山裡跟山客聊聊天,直觀上也有互相建立關係的含意,因此LOGO以客家草帽(人)、腳(走進山)、對話框(尞尞=聊聊)三個元素來組成山,而山林也由這三個元素組成,傳達人進入山林的旅程,以及我們與山林的生活對話。
文化創造商品,商品看見客家
【山神庇佑,美味餽贈】山角伯公飯糰
過去五寮人入山,不論要採礦、煉樟、砍竹或農事,總習慣跟伯公打聲招呼,希望一路旅途順遂,也會帶顆飯糰,在閒暇時填飽肚子,好趕緊再上工。時空轉換,五寮從客家聚落成為登山熱點,地勢險峻的五寮尖成為旅客認識五寮山林的大門。結合民眾的山林嚮往,我們使用在地綠竹筍及客家醃漬梅,加入象徵太陽的咖啡蛋揉捏出山形,印上伯公符碼,將客家人對這座山的記憶與美味揉進山角飯糰,也希望伯公護佑每位來到五寮的遊客,帶著美味上山、也能平安下山。
【初茶相遇,甜蜜相隨】碧螺春/蜜香紅牛奶糖
三峽的青心柑仔種茶樹,孕育出全台唯一的碧螺春茶葉。茶湯清香撲鼻,帶有淡雅的綠豆香,日治時期桃竹苗客家人移居三峽後,更是三峽山客重要的經濟作物。為了讓年輕族群也認識碧螺春的細膩滋味,我們將三峽茶與童年甜蜜記憶巧妙結合,低溫研磨碧螺春茶粉,降低甜度維持碧綠茶色,放入口中就有回甘茶香。外盒更是一段山客文化與茶產業的傳承故事,以李梅樹老師的經典畫作《茶園》化作包裝設計,描繪山客的茶園點滴,不僅帶來甜蜜的感受,更透過茶的滋味為每個人種下與三峽茶文化相連的種子。
3種客家產業,5種客家生活,12個客家日常
「山客尞尞」不只是產品開發及轉型計畫,更是地方青年培力的平台。我們與三峽在地茶農、筍農及工藝職人合作,提供品牌塑造、行銷策略與產業升級的輔導。協助青年開發「山客小旅行」,不刻意輸出客家文史,而是將客家元素自然融入在體驗過程,讓體驗民眾不自覺的說出「啊!這也是客家文化、我小時候常看到這個東西」,自然的將生活連結,去理解客家文化之於生活的連結與意涵,這些遊程讓文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歷史,而是可以親身感受的生活體驗。
而這些外部難以窺見的山客生活,我們以「交換日記」為概念,透過採訪不同產業的客家主角來描述不同產業,去揭露山客具有神秘性及生活感的日常,並將採訪記錄轉化為山客的日記,透過數位電子刊物形式在社群平台上推播,並邀請民眾一起在社群上與山客互動,最終更彙整成山客尞尞的手冊,讓大家按圖索驥的在山林故事中尋回童年記憶。
Ø 山客小日記 這裡去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AnLpfoyF/
從山而來的款待之宴,匯聚山客產業精華的特色餐桌
呼應引客回家的核心概念,甘樂與三峽客庄青年將在三峽山林裡,以料理接待來到山裡的客人,讓山客青年說菜,聊聊產業的生活故事,也讓民眾上山體驗,搭配成果展形式揭開山客有趣而豐富的日常生活,也在秋末冬初的時節,與大家一起謝山,感謝這片來自山林的恩惠。
山客餐桌大公開
「質樸柚子茶」柚子茶-天芳茶行.黃耀寬
「茶油此雞」茶油柳松雞湯-大埔製茶廠.姜慧姿/甘樂食堂.鄭麗玟
「伯公的守護」山角伯公飯糰-筍農.張郁苓/時間厝咖啡館.黃東龍
「蜂饒的收穫」月桃蜂蜜水果優格-蜂樺蜂蜜.陳冠樺
「茶鄉再相逢」碧螺春/蜜香紅牛奶糖-祥興行.李秀峯
三峽客家引「客」回「家」,讓文化回到生活
透過「山客尞尞」,甘樂不只是行銷一個品牌,而是讓更多人看見三峽客家的獨特價值。這是甘樂在三峽投入在地產業經營與地方創生耕耘的成果,更是一場客家文化的復興運動,為三峽客家聚落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也期待能在三峽老街的觀光熱點外,看見客家文化之餘三峽的意義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