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裡的掌控者,電影放映師 / 劉亦平

微光裡的掌控者,電影放映師 / 劉亦平

臺灣最早出現的電影院,是位在臺北市北門街的「十字館」。在1900年6月12日,「日法自動幻畫協會」在十字館放映黑白紀錄片,同時刊登報紙廣告以招來觀眾。這是臺灣第一次的公開電影放映和電影廣告。一百多年後,電影放映院林立,電影成為唾手可得的消費娛樂,你還看見了什麼?漆黑的放映聽裡正不同主題的故事播放,儼然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小宇宙。除了來去的觀眾,還有些人隱身在這個製造綺麗的空間之後 - 微光中的工作者。


-

在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上,走進光點台北的西式建築彷彿時空錯置,充滿綠意的園區為水泥叢林帶來了些許詩意,光點台北原本為美國大使館,一直是提供許多活動、藝文展覽的空間。而其中的光點電影院,88個座位的電影院迷你中帶有溫馨,上映著形式多元的電影,許多獨立電影在這裡都有常態性的播映。這個以電影文化為基礎的藝文空間,在2002年時正式開館,但是在這之前,電影放映師─劉亦平先生就已經開始從事放映工作。


劉亦平,二十一歲時因父親介紹,踏入電影放映工作,當時在西門町的中國戲院學習放映工作,放映工作的環境其實是有燈的,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都籠罩在黑暗之中,因為要盡可能地不影響到在戲院裡看電影的觀眾,因此在電影播放的時間,都是關著燈,只有放映機反射回來微弱的光而已。放映室中雖然都是黑暗的,但是劉亦平大哥通常都在另一間看起來像是實驗室的「密室」中,其實黃色燈光的這個小小空間,是將膠卷剪片、接片、倒片的地方,但是桌上的工具、儀器的複雜程度,沒有劉亦平大哥的解釋與示範,真的像極了一間神祕的實驗室!


一部電影要放映前,會由電影公司送來直徑約有車輪般大的膠卷,一般約有四到五卷,而在電影播放前,放映師非常技術性的工作就此展開。他必須把每一卷膠卷的頭跟尾利用接片儀器,毫無縫隙的黏貼上透明膠帶,施壓固定之後,完成接片動作,劉亦平大哥做起來約是幾秒鐘的事情,流利的動作是二十幾年來的功夫,但是精準的動作絲毫不能出紕漏,因為一點點誤差,可能會造成觀眾視覺上的不流暢。接片完成之後,將膠卷放到放映機上,通常稱為「掛片」的動作,讓膠卷經過每一個輪軸,整台機器開始轉動時,才能順利將映像投影出去。看著那複雜的輪軸,膠卷忽上忽下的掛著,卻又規律的流動著,這台結合著光學與力學的設備,如果沒有放映師的技術,這些膠卷也無法順利地播放。掛片技術的複雜程度想想一定是不容易,但是在這行工作已經近三十年的劉亦平大哥卻開玩笑地說:「眼睛閉著都能掛了!」


相對於傳統膠卷的放映,現在還有另一種數位電影的出現,讓放映工作一切變得簡單,只要看得懂控制面板上的按鍵,不需要太多的技術,也能擔任放映師的工作。也許畫質的解析度以及色彩的層次都可以超越膠卷電影的範圍,影像儲存的方式也讓硬碟取代龐大的膠卷,未來數位電影是一種趨勢。但是看著喀拉聲作響的膠卷放映機,總捨不得這樣的畫面走入歷史。電影放映師,每天照著放映時間表工作,雖說可以看免費的電影,但是劉大哥卻說他很少在看,對於每天固定的工作他已經麻木了,但是一部電影的完美呈現,卻不能忘記這些幕後的放映師。他在微光的放映室裡,默默地掌控著全場,從音量、燈光到電影開始。


下次去看電影時,請不要忘記,有一雙手在微光裡,安靜的為我們掌控著最佳的放映品質。




01.jpg 02.jpg 03.jpg


|ABOUT SPOT光點台北電影館|

原為大使車庫及發電機房,可停放至少兩輛座車,發電機的功能乃確保中美之間訊息互通,不因斷電有所影響。規劃為88座位的「光點電影院」,每日從中午12點到晚上12點,常態性播映六場影片,讓創意在此交流、匯聚。透過審慎規劃出的具特色、創意的片單,提供民眾內容豐富形式多元的電影,讓觀眾產生新的視覺經驗,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觀影品味。

-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 (捷運中山站旁) 

開館時間 :11:00 am 

播映時間 :11:30 am-12:00 am 

資料來源 :台北光點網站 http://www.spot.org.tw/




你可能也喜歡

最受歡迎商品、體驗報乎你知

〖no.27主題企劃〗餐桌上的陽光滋味——百年飄香的古早味,來自米粉的故鄉 ╳ 芬園

〖no.27主題企劃〗餐桌上的陽光滋味——百年飄香的古早味,來自米粉的故鄉 ╳ 芬園

〖no.27主題企劃〗餐桌上的陽光滋味——百年飄香...
[三峽] 溪流走讀 - 墘溝仔的浣衣美女

[三峽] 溪流走讀 - 墘溝仔的浣衣美女

[三峽] 溪流走讀 - 墘溝仔的浣衣美女

謝謝你的訂閱
THANK YOU

用文化創意為三峽注入活力,
用行動改變家鄉孩子的生命!

感謝你
THANK YOU

謝謝你的耐心填寫,
我們將會盡速處理並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