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點,位在太原路上的日星鑄字行,依然燈火通明,第二代接班人張介冠在裡面忙著加班。「現在每天就是忙著呼吸。」張介冠笑著說,要處理的事務繁雜,一時很難解釋清楚。 日星鑄字行,經歷過活版印刷產業衰退,現今台灣僅存的鑄字行,張介冠熬過一個月營業額只有兩千元的慘淡生活,如何讓這項傳統產業走出一條新的康莊大道,成為他一生的目標。 從1981年左右,因為發現銅模有缺損,讓張介冠興起修復鉛字的念頭,直到2008年「活版字體復刻計畫」正式啟動,招募許多志工共同修復字體。
剛出爐的日星鑄字行第四屆圖文設計競賽的得獎作品,今年的主題為文字『冬』與圖像『猴』。
「過去銅板製作的方式,是先寫好書法在去刻銅板,所以鉛字是最接近毛筆書寫出來的字體。」張介冠說明,電腦字體將字型筆畫統一編成資料,重組出來的筆畫過於平滑,字體沒有生命力。 一套字型的設計,要考量筆畫、字體型態、結構、辨識力、閱讀性等多項細節;在鉛字體中,即便同樣都是宋體字,相同的字不同大小,字體的每個筆畫也會不同,牽涉到文字閱讀性、以及文字的重量,在每一筆畫中都一再呈現漢字的美。 然而真正投入之後,才驚覺對於「漢字」的知識還了解的太少。張介冠指出,修復活版字體,首要具備的能力是對漢字結構的了解,其中包含書法知識、字型美感;再者是數位軟體的應用,才能將活版字體用數位化的方式進行修復保存;屏除掉專業技能,最重要的是熱忱。 「我們以前常說,如果不怕無聊,就來做印刷工,因為有太多無聊的事情可以做,有些人可能對這份工作充滿浪漫的想法,但是說實話就只是印刷工。」張介冠說明,這份工作需要長時間與字相處,需要極大的耐心以及專心,才不會出錯。
張師傅致力於鉛字文化推廣,更特別製作看板,方便來訪的朋友了解。
雖然「活版字體復刻計畫」暫時停擺,但張介冠並沒有停下腳步,除了每周末的導覽活動,另外從2012年開始舉辦的圖文競賽,至今已經舉辦了四屆,藉由不同的活動,讓更多民眾了解活版印刷的美;此外日星鑄字行也與網路字型設計公司justfont合作,推動漢字字型設計。張介冠指出,2015年justfont推出金萱字體,出乎意料的引起廣大的回響,也讓他們同時在思考,往後台灣的字型設計界該怎麼走?他說台灣社會對於字體設計的看法,是有待持續觀察。 回到活版印刷產業復興,張介冠近年走訪歐洲、中國大陸等地的活版印刷業,他觀察,整個世界對於活版印刷還是將它定位成傳統產業,活版印刷沒有辦法與社會工業發展做競爭,然而歐洲的活版印刷,依然有很扎實的教育課程在培育相關人才,令他感動的。
小小的鑄字機生產出一塊塊扎實的鉛字。
「活版印刷業從1986年到1996年,在這10年之間急速衰退,許多設備都已經停產,現在日星所有設備都已經使用40、50年,現在目標是所有設備都要汰舊換新,再去談開發新市場,要先讓自己達到一定的水準,才能有更好的市場。」張介冠並不急著眼前的營利,他更專研於機械設備的開發,要延續活版印刷產業,除了保存更需要創新。 「不要看到物質的成就,而是要在心靈上獲得滿足,才是真正生命的價值。」張介冠說,一項產業在10年之內快速的衰退,要復興必須要花兩到三倍的時間才能完整的復興,他告訴自己這是一條別人沒有人走過的路,下定了決心就不要後悔。
盡忠職守的鑄字機。
日星鑄字行
臺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巷13號
02-2556-4626
粉絲專頁:日星鑄字行
立即前往購買No.32甘樂誌:
https://thecan.91app.com/SalePage/Index/5343019?cid=28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