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移地共學團|
以透過引導各路青年團隊進入地方的第一現場參訪,經由與團隊創辦人的對話、提問與討論中,
達到連結地方社群、共同討論更多關於地方創業的商業模式解法,同時交換經營經驗、共同學習並尋找更全面回鄉解答。
----
新城風糖的執行長-王翎鳳與我們分享,寶山社區長者居多,他們從解決社區內長輩的需求著手,廣設無障礙空間與身障者友善的坡道,打開社區空間讓長者可以自在進出的活動場所,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更舉辦常態性的小活動、醫院的移地義診,同時分擔照顧者的負擔,如此細微的改變,在十幾年的時間堆疊下,如一雙溫柔卻有力的手有意識地推進,影響每個家庭關係,解決社區內的家庭問題。
「這個是吃飯鐘,要吃飯的時候就這樣敲一下--!」場域參訪時,食堂的阿公走過來,以洪亮的聲音與大家招呼,一聲巨響,更敲醒在場每個人的腦門「這樣2公頃園區內的老人家都會知道中餐時間到了,聚過來吃飯!」阿公似乎很滿意我們的反應,又哈哈大笑著離開。
不只是敲鐘的阿公,更有帶著好奇並友善的婆婆、招呼吃飯的長者們,與旁邊專注採收樹葡萄的新住民們,在新城風糖的場域裡形成一幀溫暖的畫面,在這次的移地共學團裡,我們參觀甘蔗田、柑園、體驗榨汁機,與執行長對談與提問討論的過程,親身接觸新城風糖於當地社區打造珍貴而豐富的文化氛圍。
----
見域工作室的主編-吳君薇,與參訪團隊們分享如何以「地方誌」影響在地文化團隊與街區生活,我們才知道獨立刊物-「貢丸湯」對於「見域」是非常重要的職能培訓--比如製作雜誌所培養出來美學素養,與長期思考書寫訓練中生長出的「轉譯力」。
「我們也有不知道如何介紹自己(團隊),或是最剛開始的作品也有憤青的時候,」君薇指向牆上早期的貢丸湯雜誌,「在最剛開始,當別人不清楚你是誰,也會餵食錯誤(不精準)的資訊給你。」她也同時補充,地方創業剛開始也會有段撞牆期,後面慢慢與地區、團隊夥伴磨合與練習並建立起訪談的SOP;平日裡不停累積文化涵養反覆咀嚼消化後,再將這些資訊帶到工作室與夥伴討論。
「最後進行文化轉譯的同時,也能貼合當下時勢與風氣,會是具有話題的切入點。」君薇同時也帶我們走上舊城區導覽,實際帶領團隊尋找城隍廟裡的動物園,體驗深度導覽的文化轉譯範本,參訪靠近尾聲,大家一起在814冰棒吃冰結尾,以新竹在地歷史地景與冰店命名結合,替今年的新竹移地共學團收起完美的Ending。
新竹|移地共學團|「地方照顧」與「社區設計」的再遇見 共學團隊:
菅原工作室
蚤操染織
旅學堂 Tamsui Traveler
甘樂文旅
#新竹 #移地共學團 引導各路青年團隊進入地方的第一現場參訪,經由與團隊創辦人的對話、提問與討論中,以達到連結地方社群、共同討論更多關於地方創業的商業模式解法,同時交換經營經驗、共同學習並尋找更全面回鄉解答。
下一次的 #移地共學團 要到 #桃園,拜訪 跟著農夫田裡鬧與香草野園 ,談談 #由農田思考長出的地方營造
指導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主辦單位|甘樂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