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海島學校> KINMEN ISLAND SCHOOL
→空間活化應用 串聯周圍景點遊程規劃
金門漁業文化館緊鄰海岸線、及漁民工作的地點,因此展覽的動線規劃,打破了空間的限制,衍伸至整個港區,透過戶外看板的對應,能夠更直覺地介紹,蘊含在金門地區豐富的海洋資源與在地文化,並結合周圍景點,規劃主題遊程供遊客參考。 運用金門漁業文化館空間,規劃海洋文化展覽內容,推廣在地生態教育,深化當地居民的認同感,豐富金門觀光資源,吸引遊客參訪,提供具地方特色之漁業、休閒、教育功能之多元化漁港。
→透過訪談與資源盤點彙整 了解金門傳統漁業的發展
展覽主軸將金門漁業文化館策劃為「金門海島學校」之形象,介紹金門在地漁業特色與文化,透過漁業職人的訪談與調查,了解先民靠海維生的智慧及專業經驗,透過漁業的發展;並剖析金門的地貌環境,認識這片土地上豐富多元的生態,以及經由產官學各界的努力下,一同復育這片海洋的環境與生態。
→主視覺論述
以『金』、『門』二字結合出一個能代表金門海島學校的符號,每個人都可以對此符號做出各種解釋,它可以是魚、是燈塔、是窗,抑或是學校,這樣的彈性就如同金門的海洋與島嶼一般,包容著在此生活的不同族群,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座海島上學習到不同的事物,端看你用什麼樣的角度去切入。
A. 金門討海日常必修課 —— 認識金門傳統漁業文化
展示規劃「浯島漁業密碼」、「靠天過活的經驗語錄漁村俗諺」、「守候海島人的信仰」、「靠海吃海的海島飲食智慧」、「我的漁村老師」、「金門討海歲月時光機」、「金門海洋島旅」等主題內容,以社會課、鄉土課、哲學課、家政課及戶外教學等,課程規劃的概念,透過歷史文獻彙整、數據的蒐集,以及在地漁民的訪談,統整金門漁業的發展趨勢,探究先民累積的智慧,在科技與技術不純熟的年代,如何觀察海象、保存漁獲的技術、如何仰賴天然地形,順應不同漁業的發展。
B. 我的海島時光 —— 體驗漁民工作的辛勤
沒有漁民辛勤的捕撈漁獲,何來餐桌上海鮮的美味供我們享用,此展區將拍攝漁民一日工作的畫面,透過沉浸式影像呈現眼前,以船長為第一視角,紀錄天還未亮就出海、站在甲板上在海上奮力捕撈、回港上岸整理漁獲、販售等工序,提供觀展者有如身歷其境地感受,跟著漁民一起出海捕魚的體驗。
C. 海島保育所 —— 探索金門的里山里海的奧秘生態
金門由眾多島嶼組成,島上有著豐富且多元的生態資源,經過策展團隊實際走訪,介紹各式不同的環境地貌,以及所孕育出許多種類的在地特色物種。藉由互動式的櫥窗,在圖像的抽換之下,可以清楚地認識不同地貌、各物種在金門群島上所分布的位置。面對金門地區海洋所面對的問題,如海廢、過度捕撈等危機,如何透過產學間,在民眾、公部門及企業界的力量,共同為綠色養殖、保育放流、生態復育、海廢回收等海洋永續的行動努力。
D. 海島美感圖書室 —— 打造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教育空間
四面環海的金門群島,海洋資源包羅萬象,此空間規劃為親子閱覽室、實作與動教育空間。除了依學齡前、中小學至大專院校等分齡規劃,購 ㄝ置海洋文化與環境教育相關書籍,藏書於閱覽室內,更製作海洋知識的相關教材展示,供民眾互動學習。 邀請金門在地作家,以兩性不同的觀點,為金門漁港、漁業文化撰寫文章,將文字內容布置於閱覽室空間,增添文化藝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