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復耕 臺灣原鄉文化的文藝復興之路 / 胡明智

小米復耕 臺灣原鄉文化的文藝復興之路 / 胡明智

這個好暖的冬,總算在過了大寒後寒了些;天氣冷了,份外想念起溫暖的味,記憶裡浮現的畫面,不是羊肉爐不是麻辣鍋,是數月前在台東太麻里吃到的一碗,樸素卻暖炙入心的香焙小米粥。


01.jpg


這碗小米粥有點不同,部落農人暱稱它為「頭目太太吃的小米粥」,怎麼說呢?首先,這小米跟一般栽植的改良品種不同,是部落長輩敦囑著代代留種的部落原生小米;不同於常見小米的金黃均一色澤,它的穀粒中夾雜有些許白色穀,收穫起來顏色花雜,被人嫌說「不美」、「不純」,種的人也就因此而少了。但部落長年與土地共養而得的智慧提點著族人,無論種多種少,不能忘本,要把原本的古老的品種傳下去。是以這被外人嫌的原生小米,不販售僅自用,「頭目吃的小米」,族人是這麼戲稱著的。


02.JPG 03.jpg


那「頭目的小米」跟「頭目太太的小米」又差在哪裡呢?答案:「差在工」。「頭目太太的小米」是將脫粒後尚未去殼的頭目小米,先用慢火炒香,再碾製脫殼而成。焙炒過的小米,多了股花生般堅果的香氣,由於含水量較低,煮成粥時需要加入較多的水;在部落,這香焙小米粥可不是時時吃得,只有在婦女坐月子或冬天老人家虛弱感冒了才會料理來補身體;族人習慣先爆香薑片,加入足量的水煮滾,再放入焙炒過的小米跟糙米,耐心小火熬煮,時時注意添水避免煮焦,方得一碗能量滿點的補身聖品。

小米是原民部落最主要的食糧作物,從島嶼南方,濱海東岸,至中部山區等地,遍見於全台各地部落,其中以台東地區的排灣族人栽植較多,包括金峰、多良、新興、太麻里一帶都是主要產地。小米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照護管理的需求並不高,從來都是天生天養,農藥化肥本就不存在,也沒有需要。小米的種植大致可分為墾地,播種,除草,間拔,採收等階段。


04.jpg


開墾新地之時,族人會燒草木灰作為基肥,補充地力,也透過輪作,讓土地保持沃度;播種是在每年的十二月至二月份進行,一般會分次播,分批熟,才不會收穫不及;間拔是小米栽植的過程中,最費時費力,但也最影響品質的工作,除了種植的疏密程度需要控管地剛好,草也是要勤拔,有了足夠的肥份與空間,小米才會結得豐盛結得大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小米也不例外;經過了四至五個月,小米陸續熟成金黃色的穗實,趁著五六月份雨水不多的好日子,就可以進行採收了,採收最看天氣,因為小米採完要先曝曬個三四天,降低水分,貯存起來才不會長霉,確保一整年的足食無虞;採收作業最遲不會超過七月,剛剛好趁著颱風季開始前完成工作,「原住民不會跟颱風過不去,都知道讓颱風沖刷土地」。颱風季之後,才會進行另一輪種植。

近來雜糧復耕糧食自給的意識覺醒,小米的復耕,是在地原鄉文化存續的關鍵行動。對於沒有文字的原鄉部落,行為的持續是傳遞文化的唯一途徑。文化的積累,在於日復一日的行為,而食物,以其生命維持之必要性,當然更是基本中的基本,光看二十四節氣裡頭跟稻米有關的節氣有多少,就不難想見小米之於原鄉文化的地位。食物,從來都不只關乎吃飽而已,農作的節奏與行為,收獲以至釀酒,歲時祭儀,男女傳情等無一不是藉由小米而維繫着的,布農版曆記載着部落重要的日子與行為,內容除了出獵,就是農作:以小米田的開墾播種為一年之始,收割小米為終。透過重新栽植小米,部落的青年一點一滴地把過去部落的生活節奏重新找回來,農事食事不是小事,是文藝復興的大事。


05.JPG06.jpg


受到進口食糧的衝擊,小米種植一度式微,多為部落零星小耕地種植,直到近年有心人推行部落復耕,方才一年一年地增產了起來。但快速地拓墾,雖讓原被認為弱勢的部落經濟沸沸揚揚了起來,但也同時地浮現了一些隱憂,譬如品種的保護是否即時,超出管理能力的墾拓是否誘使對環境不友善的做法發生,廣泛種植的情況下是否輔以相對應的行銷配套以及質量控管,因為商機的出現而產生的搶市亂象等,都是可能影響產業發展的負面因子。農業,是最考驗永續的產業,因為土地無法取代,也供不起無止盡的耗用,不可不慎。


07.jpg08.jpg


好生幸運的是,這條友善土地,永續良食的道路真不孤單!原先在教會服務的太麻里小米農友胡先生,看著少數部落年輕人白日飲酒不務農事任由土地荒廢,覺得很不應該,是以從都市回到家鄉,陪伴照顧著養育了這麼多代人的土地。除了不用藥不用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胡先生的小米長得特別漂亮!不只長得好,碾製完成的小米質量也十分整齊,幾乎沒有混雜到一般容易混入小米的小石子米梗碎葉等雜物。詢問農友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撇步,農友表示,哪有什麼特別,真要說有什麼不同,只是他每天都在想如何可以做到更好。小米的加工工序繁雜,從曝曬、乾燥、過篩、出風、到脫殼,每個工序都不可輕忽省工,方能確保品質。小米種得好,小鳥最知道,小米收穫期,每天早上八點到五點,都得在樹下拉動繩索,以反光彩帶的亮光與瓶罐的聲響,提醒小鳥適可而止。「我們要為成功找方法,而不是為失敗找理由」,農友這樣說著。

成事在人,人對了,良食不遠。捧著這麼一碗得來好不易的香焙小米粥,品著這真摯的味裡人情,好暖呢。




立即前往購買No.28甘樂誌:

https://thecan.91app.com/SalePage/Index/5343290?cid=284966


你可能也喜歡

最受歡迎商品、體驗報乎你知

絲瓜孩子的希望日記 / 林峻丞

絲瓜孩子的希望日記 / 林峻丞

在成長的路上有了正確的引導及陪伴,你會發現世上並沒...
不從眾 顧瑋用自己的方式深掘台灣風味

不從眾 顧瑋用自己的方式深掘台灣風味

土生土長 顧緯
有土,詩,有才 —— 馬拉音樂 王俊傑、陳惠敏

有土,詩,有才 —— 馬拉音樂 王俊傑、陳惠敏

有土,詩,有才 —— 馬拉音樂 王俊傑、陳惠敏

謝謝你的訂閱
THANK YOU

用文化創意為三峽注入活力,
用行動改變家鄉孩子的生命!

感謝你
THANK YOU

謝謝你的耐心填寫,
我們將會盡速處理並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