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一段光輝歲月/林金仁

午後的萬華,細雨交錯在新舊建築物之間,走進隱身在巷弄中的日裕印刷,牆上掛滿老闆林金仁的家庭照片,從牆上順勢看下來,則是看到嬰兒床與玩具,而排版檯靜靜的在角落。 



字架上的順序與分類林師傅記得一清二楚。



「以前這一排都是排版檯,根本沒有嬰兒車、玩具,是後來沒有在做排版,要顧孫子,所以才把原本的排版檯撤掉。」現年71歲的林金仁,從17歲初中畢業入行,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最早從福元印刷開始擔任學徒,爾後進入專門印製華報的永華印刷廠,並在退伍後26歲考進新生報做檢排員,最高擔任檢排部副領班,三個妹妹也跟隨他的腳步,進入報社當檢排人員。 



從前萬華鉛字印刷興盛,各家鑄字行的字體簿林師傅依然保存著。



林金仁說明,檢排員這份工作要求的是速度以及正確性,若遇到記者字跡潦草,還需要辨別字句是否通順,中文能力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因此在當學徒的階段,主要負責「補字」的工作,當字架上的鉛字有缺,就必須要馬上補齊,透過反覆的補字,牢記每個鉛字的位置。 「字架上的順序我都還記得。」看著林金仁一手拿著檢字盒,以及俗稱「菜刀」的固定鐵片,另一手則熟練的從字架挑出鉛字,26歲進入新生報到48歲新生報電腦化,檢排部裁撤後才退休,整整22年深厚的經歷,這些動作早已刻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在要求快速即時的報社工作,擔任檢排部副領班的林金仁,總在編輯部、校對部門來回奔波,從下午5點到7點排航運版,晚上8點到凌晨3點繼續接著工作,遇到重大消息更要留守待命。林金仁回憶,當蔣中正過世的那天,一批人守候到天亮才下班。 在還沒戒嚴的年代,每間報社內都有政風處,負責核查報刊內容,當檢到敏感的文字,例如中華民國、蔣中正、蔣經國等…總是要十分小心,林金仁表示,由於蔡與蔣的鉛字位置就在兩隔壁,時常有檢字人員眼花搞錯,若校對又沒有挑出錯誤,那位檢字人員就會被政風處叫去約談。



字組成航,行組成段,按部就班完成整個版面。


 

細數過去萬華活字印刷業的盛況,由多報社皆設立於萬華區,包含位在大理街的中國時報、康定路的聯合報、永福街的民族晚報、中山堂旁邊的新生報,造就印刷產業的興盛。林金仁說明,當時西昌街與西園路是印刷街,光這兩條路所設立的印刷廠就高達100多家,再加上周圍的貴陽街、大理街、內江街…在活字印刷業全盛期,萬華就有高達3、4百家的印刷廠。「走幾步就會碰到一家印刷廠。」從林金仁飛揚的神情中,能想像當時活字印刷業的盛況。 48歲時林金仁在報社編輯的鼓勵下創業,當時每個月固定有司法周刊、臺灣稅務報、育達周刊、防癆協會刊物。「當時我聘請四位排版師傅,用包案制的方式來算,每個師傅每個月都領到三、四萬,後來都有買房子。」然而1982年聯合報全面電腦化,一場產業的革命襲捲活字版印刷業。 「普文是最早收掉的鑄字行,協勝跟中南鑄字行是最大的兩家,中南鑄字行從日據時代就有,你看它們不但有漢字鉛字,還有日文、英文、各式的花樣。」林金仁拿出珍藏的鉛字字體樣本以及花邊鉛字,感嘆時光的流逝。 「我們年歲也大了,時代在變也沒辦法,這些東西以後都是要捐出去的。」環視租了25、6年的印刷廠,這是林金仁一輩子的心血與回憶,為了保存活字版印刷,他也跑過許多公家單位,盼望能藉由公家單位的力量將這項傳統產業留下來,無奈現在依然還有一段路要走。

離開時,林金仁還忙著用電話連繫印刷工作,年紀並沒有讓他慢下腳步,每天依然在印刷產業打轉著,他說產業會隨著時代更迭,但是做好自己的部分,心安理得。 



林師傅左手拿著檢字盒,右手檢字,依照順序按部就班。



日裕印刷有限公司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201巷10號



立即前往購買No.32甘樂誌:

https://thecan.91app.com/SalePage/Index/5343019?cid=284966




你可能也喜歡

最受歡迎商品、體驗報乎你知

捐一本書,換一包日曬米及在地人情味 —— 小間書菜

捐一本書,換一包日曬米及在地人情味 —— 小間書菜

美人山下的守護者 / 陳長欽

回歸土地最原始的風貌,種植安全、無毒的作物 —— ...

〖主題企劃〗賺呷ㄟ家私-手工繡字職人 / 林富綢

〖主題企劃〗賺呷ㄟ家私-手工繡字職人 / 林富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