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駐村藝術家將漁村廢棄的浮球彩繪成聚落特色的裝置藝術。
老聚落裡的新住民,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好多樣文化工作室是目前在大埔聚落裡唯一的住民,三十年前在地人毅然離開了大埔,三十年後一群來自外地的年輕人卻帶著勇氣回到年久荒廢的聚落,負責人廖億美與一群夥伴正細膩地發掘 聚落裡每一幢老房子,並收藏著每戶人家遺留下的寶貴回憶,同時也為大埔聚落找尋一條出路,讓更多人看見這座古老聚落的存在價值。
1992年隨著政府解除戰地任務之後,似乎為受到戰爭禁錮多年的馬祖開啟一扇窗,但在相隔不到四年,廖億美因反對核廢料放置議題來到東莒, 這趟旅程中除了聳立的精神標語大大刻在牆上令她印象深刻之外,她感受更深切的是這座島嶼的溫度,島上居民雖與這個外地來的女孩不曾相識,但她與居民的關係卻像是一見如故,如同看見老朋友那般友善熱情,彷彿讓她看見世上真有一處理想化的大同世界。在落日夕陽照映下,將大埔聚落染上黃金般的色澤,讓寧靜的大埔聚落更為寧靜,大埔聚落彷彿被世人遺忘靜靜沉睡在 這遺世的島嶼上,從餘暉穿透聚落老厝門窗的視線裡,眼前有如詩畫般的景色,在淚水被激動攪和的眼眶中看見這址聚落的一絲生機,於是她決定停留在這塊隱仕樂土,用自己的方式喚醒大埔聚落沉睡已久的老靈魂。
好多漾文化 廖億美。
必須相信,雙手遺留下的傷痕將蛻變成力量
島嶼的生活總讓人覺得緩慢,而廖億美與夥伴的大埔草創生活卻是刻不容緩,一行人捲起袖子從零做起,要成為聚落裡的新住民首先必須學會獨立,在無人的村落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從整理環境、修繕家具、到種菜煮飯等生活大小事都需要靠自己完成。在過程中總是伴隨著突如其來的挫折,意志曾遭消磨;自信曾被擊垮,在起步的這條路上,她走得顛簸,吃盡不少苦頭,但靠著咬牙苦撐,她的堅持總算有了代價,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看見他們在大埔的付出,除了給予肯定之外,更加入他們的行列一同投入大埔聚落的復育工作, 於是透過縝密的規劃後展開一連串的聚落再生計畫。
換生活的新住民正協力翻修聚落老舊房舍。
手中那張緊握的夢想藍圖,只願找回聚落昔日的真實
首先他們將空蕩的聚落以藝術村的概念出發,將宛如墟廢的老房子轉換為藝術空間,吸引藝術家一個接一個來到東莒,透過在地的創作素材,拼裝大埔原有的模樣,也為聚落增添不少藝術氣息,更藉由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想像力, 試著建構出大埔聚落未來的居住藍圖,這幅居住藍圖雖然精緻美好,但對沒有住半個居民的大埔聚落來說似乎不適用,這個問題讓廖億美重新省思許久,而就在一次與當地人的對話過程中,她從當地人看待大埔聚落的角度中找到答案,「既然當地人不願回來,就讓外地人住進來」,於是 好多樣文化團隊去年推動「以“X”換生活」計畫, “X”代表每個人的各種可能性,無論參與者擁有什麼才能,只要秉持著開放尊重、願意學習的心態前來,皆能成為大埔聚落的新住民。
去年夏天,大埔聚落住進了來自各地的新住民,有的人擅長木工,有的人精通廚藝、有的人喜歡釣魚、也有人喜愛窩在菜園耕種等等,每個人各展所長,一群新住民在這處老聚落裡展開新生活。當地人原先視為不毛之地的大埔聚落,如今找回昔日的活絡,這群人的到來不僅為大埔聚落注入新生命,同時藉著新住民和當地人對話的反向操作,逐漸讓在地人認同而回到聚落生活。
然而,當初廖億美手中緊握的那幅聚落藍圖,如今正一步一步地實踐著。
立即前往購買No.24甘樂誌:
https://thecan.91app.com/SalePage/Index/5358984?cid=28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