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裝完整等著被分送到各地的花卉,空氣中滿是這樣的芬芳。
在曙光尚未出現時,這些人已經埋頭工作,已經從事花卉批發業三十年之久的惠美女士,當大學生還沒入睡的深夜兩點半,卻是她該醒來的時刻。跟著台北花市的歷史一起遷移,從酒泉街到濱江花市,直到現在鐵皮搭建的內湖區;花卉市場從喊價到現在電子化的流程,她與那些花兒都共同經歷過。每天要批進五十種花以上,每天的價錢都不一樣,認識各類花種已經是基本配備,腦筋還要靈活的記憶每一種花的價錢,更是每天的功課。
惠美女士的店,由四個人一起照顧,其中兒子更是從小就跟在她身邊賣花,到現在三點半的拍賣都是交由兒子全權負責,與家人一起支撐的地方,總是多了一分溫馨與融洽!花的價格不固定,因為價格隨著所遇到的節日而有所改變,過年是最最忙碌的時候,手指也因常拿剪刀剪花而發疼,腰及手肘也是長期累積而成的職業傷害,但是在團花簇擁的環境下工作,惠美女士雖然疲憊卻也說了這個行業的基本條件-「喜歡」。
天天和眾多的花卉相處在一塊,是惠美女士最美麗的工作環境。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工作抱有熱忱,就多了一份堅持,上門買二十幾年花的老顧客,也都成了熟悉的朋友,因為愛花,讓惠美女士在花叢中更添一分美麗氣息。採訪結束天也亮了,一直埋頭工作的人們無暇仰望天空,而低頭含苞的花朵也只能待到花店中才吐露芬芳。
也許,在黑暗中,含苞待放的花兒,只為拂曉,才願意綻放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