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印刷出的文化厚度
於是張老闆投入鑄字行業的保留工作,也許這個工作本來不該由他來做,政府有義務要投入文化保留工作,但是等到政府資源的進入,那些鉛字可能又不知道少了多少,張老闆有著強烈的使命感「放著這些工作不做會很難過」他說。讓傳統工藝復活,這個既困難又沒有盡頭的工作,他就這樣一頭栽了進去,他對文字的深入了解,也奠定日後保留工作的基礎。這也回溯到73年時發現銅模出狀況,就決定自己來刻銅模,為了想要深入找出原因,於是張老闆開始研究書法,觀察漢字的結構、文字中心,然後著手開始執行復刻的工作,用電腦建檔,而之後蘑菇工作室也加入協助招募志工,開啟了復刻計畫。
原本以為美工科背景的人才對於這個計畫會很有幫助,沒想到之後發現美工用的字型和印刷廠要用的字型還是有落差,刻出來的字異性太大,不全然都能使用,但是復刻計畫的重要性,沒有因此改變,歷史的脈絡所經歷的改變,讓張老闆還是繼續這個工作。張老闆說以前的鑄字行沒有完整一套的銅模,而現在日星有一套完整的楷書,是從上海的一套楷書經過兩次整理留下來的字型,這一套楷書相較於日本較柔軟的楷書,這套楷書的折筆比較硬,也就是人家所謂稱這個字「有骨有肉」,而之後中國大陸也因為文革後丟棄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資產,這套楷書唯一留下來的大概也僅有日星現在留存的了,那是一套具有歷史性、獨特性的字型;而復刻計畫就從這套字型開始,因為楷書是使用最久的文字,也是最難的文字。
每個事物都要「電腦化」已經成了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在速成、講求效率的印刷背後,卻少了文化的厚度。若印製一本書,利用鉛字排版出來的活版印刷,成本大約是現在一般合版印刷的十倍,但是電腦印刷的書籍容易變質,大約二十年就會脆化,而活版印刷印出來的書籍保存四、五十年都沒問題。張老闆拿出電腦印刷與活版印刷的成品給我們比較,活版印刷的作品在視覺上的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質感。活版印刷出來的字,把紙「咬」的很緊,呈現一種立體感,儘管他就是一張紙的厚度而已,但是因為色彩的濃度,印出來文字更有厚實感。張老闆說這是電腦印刷永遠無法取代的。看著中國人最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如今卻抵不過電腦的趨勢,但也因為如此,全華人世界唯一還有在營運的鑄字行,也僅剩下日星鑄字行了,而繁體中文的美,在此嶄露無遺。
從鉛字看社會
中文是表意字,每一個字即使讀音相同,代表的意涵卻不同,像是日星鑄字行的名片上寫的「昔字‧惜字‧習字」,三個讀起來相同的字卻有不同的意思,就算它的讀音變了,但是意思還是不變的。這些文字上的意義,是從開始有文字的時候意義就已經訂定,經過這麼長遠的流傳還是一樣沒有改變,所以張老闆說「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整天與這些鉛字相處,面對生硬又冰冷的鉛字不會說話,但張老闆卻也不曾感到乏味,因為他把每一個鉛字看成文字,看到的是歷史的意涵。
張老闆觀察現在社會許多不安定的狀況,都出在於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上,而其實他在做文化保留相關工作的一個目的,就為一個目標:為什麼現在你所在的地方叫台灣?張老闆說如果沒有對土地的認同,就不會用心對待這塊土地,建立了土地的認同之後,對於文化就會有所認同。這些都非關政治,那是一份包容:無論你什麼時候來,你就屬於這片土地的人!日星鑄字行也經常有外國朋友來訪,張老闆也都對他們說:你現在在台灣,你就是台灣人,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影響你,不是嗎?所以張老闆認為現在社會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人們的自我意識太強烈,包容性太狹隘所引起的,浮躁的人應該放慢腳步,多些思考⋯⋯。
資訊發達的現代,也因為資訊的快速傳遞,一個人一天要吸收龐大的資訊,沒有辦法細細的咀嚼每一個資訊,甚至以圖形代替文字,張老闆覺得以前傳遞的資訊,經過咀嚼再消化的訊息反而更受用。相較於圖形的表達,文字顯得更穩重,也是慢活的一種形式。這些快速的資訊傳遞也造成現代人一種比較浮躁的狀態,所以社會經常不安定。張老闆相信,文化高於任何位階,就算是政治也只是一時的擁有。
文字是這麼有智慧的,這些祖先留下的智慧,都是文化。採訪至尾聲,請張老闆撿字時,也談到其實日星還有許多的可能性可以去開拓,這些其實他都知道,尤其「文字」可以開發的相關產品很多,附加價值也很高,但是張老闆的為人就像活版印出來文字的厚實感一樣,行事風格就是扎扎實實的把本分做好,並非賺錢。他明白鉛字還有許多的附加價值,但是現在的他就是好好的刻銅模,讓文化保留,再添一層厚度,這樣就足夠了。
日星鑄字行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巷13號
電話:(02)2556-4626
粉絲專頁:日星鑄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