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藤編與傳承
林福全爺爺小時候看著長輩編藤採藤,觸發了自學藤編的動力,編好的作品還可物盡其用地使用在狩獵與採集上。而如今時代變遷下,泰雅族青年已逐漸離開村落朝都市去發展,人口流失下泰雅技藝文化恐形成斷層。林福全爺爺為了將此技藝繼續傳承下去,開設了藤編推廣課程,就在林爺爺居處的一樓大廳開設了教室,希望藉由藤編課程讓,有心想學習藤編者將此技藝延展下去。
藤編技藝是泰雅族傳統技藝文化的一環,泰雅族的男女分工明顯,在編織方面,藤編多以男性為主,女性則以苧麻編織為主。藤蔞功能與揹負方式也有男女之分別,男用藤蔞多以肩臂做揹負方式,女用藤蔞多以額頭做揹負方式,一個小型藤蔞就可以承載一百斤的載物重量,其堅固耐用具防水性。在泰雅文化下常年累月地使用,揹負狩獵來的山肉,籐蔞沾上了鮮血與油脂就是最好的保養。
繁複精煉的藤工藝術
林福全爺爺推廣完整的藤編工藝流程,包含前置作業的野生「採藤」,是一項需要耗費體力,在傾斜的山坡地冒著被藤刺刺傷的種種艱困狀態才得以完成採集的工作,而後採來的新鮮藤材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成為可編織的素材,新鮮藤材處理的第一道程序是「粗剖」,也就是將藤均衡的縱切剖出直徑的四分之一,完成後須將藤材放置三天至一星期,等它脫水後再進行「定寬」、「整厚」,如此繁複的「粗剖、定寬、整厚」三道程序處理過後的藤材才能夠用來進行編織,這樣不符成本又耗費時間與體力的採藤與處理技術已逐漸失傳,取而代之的是直接購買國外藤材的省時省工方式。
藤編技藝的無限延展
藤編技藝的成熟度與投入的時間是成正比的,而今事事追求效率,一人分飾多職的時代,一藤一編的琢磨技藝已面臨日漸失傳的困境,因藤編過程費時,成品難作估價,價格低既不符合成本效益,更不敵市面上大量生產,卻富含多樣性的商品,價格高則僅能吸引小眾而無法開拓商機。面對這種種處境,林福全爺爺淡然地秉持著對於藤編工藝的熱情,希望將這股純實的力量傳授給各地前來學習藤編技藝的朋友,只要推廣的力量不減就會有技藝傳承延續的希望,這股永續的力量在慈祥爺爺的面孔上閃爍著無盡的希望!
立即前往購買No.27甘樂誌:
https://thecan.91app.com/SalePage/Index/5343301?cid=28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