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幸投身環境教育多年的廖鎮洲正視到這些問題,擔任生態旅遊輔導的他深愛烏來這塊土地,長年深度駐足烏來,使得廖鎮洲早已融入泰雅文化於生活中,並與當地原住民就像家人一樣親近,一心致力於泰雅文化保存的廖鎮洲,希望原住民與山林的共生相處之道能夠應用在永續烏來這塊寶土的綠色經濟上,另外也必須守護著山林的完整生態系。
捍衛 生態缺水危機
溫泉風潮蔓延下,數百間溫泉會館相繼興建,維持烏來生態系重要的水資源之一的溫泉源頭,被一根根的水管線路盤據占用,使得森林裡的動物無水可飲用,生態系逐漸失衡崩解。一次,隨身配戴著單眼相機彷彿生態學家的廖鎮洲,在泰雅原住民久夠阿姨的土地上的一塊積水小池子裡,發現竟聚集著上百種瀕臨物種與台北樹蛙,廖鎮洲深度了解之後才知道因為水資源的濫用與截取,動物早已無水可喝,因為一處水管漏水而形成的小池子卻衍生成為生物賴以存活的最後生機。廖鎮洲感嘆生態系的潰堤,在幾經思考下,於是與九夠阿姨溝通後達成了規劃生態池的共識,幾經曲折努力下終於以人工培育方式開拓出了九夠濕地生態池,荒野保護協會提供了種子,造就出養水生植物的生長,喚回了許許多多瀕臨物種到這裡取水棲息,如臺灣藍鵲、樹蛙、烏龜等動物。此區不僅成為生物生態池,廖鎮洲還規畫出完成有機認證的有機蔬菜種植區,開創了烏來綠色經濟的新轉機。
上圖:薏苡。下圖:短尾葉石櫟。
攀上樹頭 聆聽山林
為維持烏來當地居民的生計問題,廖鎮州試著將烏來原生植物的果實,薏苡與短尾葉石櫟的栗子果實應用到泰雅族的工藝飾品裡,不僅可以傳承泰雅族的服飾工藝,也可帶給當地居民額外的收入。另外,廖鎮洲目前正進行著以「攀樹活動」來援救過度開發下的砍樹問題,藉由攀爬樹木的高度以眺望四周的視野重新去感受山林,呼吸屬於這片山林間每株植物所散發出的芬多精與生命力。廖鎮洲以著「看到了改變,所以會持續努力下去」的樂觀態度繼續捍衛烏來與原住民文化,開創部落經濟的新契機!
立即前往購買No.27甘樂誌:
https://thecan.91app.com/SalePage/Index/5343301?cid=28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