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芳牧場 / 曾仁瀚

返鄉酪農,找回家鄉純白色的好滋味!  —  桂芳牧場/曾仁瀚

一場十年多來罕見的帝王級寒流過境,打破台灣許多地區低溫紀錄,凜冽的寒風吹襲空曠的農田,冰封了這處鮮乳的故鄉-柳營,唯有遠處傳來的哞啼聲打破凍結荒蕪的寧靜,清晨四點天還沒亮牧場已經熱鬧不已,乳牛們在這個時間已經起床並規律地排好隊等待擠乳,辛勤的酪農早起頂著低溫執行每天例行公事,擠下一桶桶熱騰騰的鮮乳,只為了消費者口中最單純的味道。民國63年政府於台南市柳營區八翁重溪處規劃設置專業酪農區,大力輔導酪農飼養乳牛,使柳營曾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牛乳產地。


酪農3_v.jpg


曾仁瀚是柳營桂芳牧場的第二代,也是柳營酪農區鮮少的年輕酪農,就讀畜產系畢業後就在台北資訊業工作的他,曾未想過有一天會回到家中接手牧場,直到2008年,莫拉克風災讓家中牧場在暴風雨中摧毀,牛隻遭受大水淹沒、畜舍毀壞,損失慘重,那一年屋漏偏逢連夜雨,家中年邁的父親也因生病加上操煩牧場身心俱疲而倒下,曾家人瞬時面臨拋售與接班的交叉路口,直到有人開出賤價有意收購自家牧場,曾仁翰不忍心看見將一家子養大餬口的牧場低價轉售他人,於是六年前毅然返鄉接手牧場。 



酪農4_v.jpg


牧場經營2.0突破傳統酪農困境。

對於台灣酪農來說冬季剩餘乳一直是個頭疼棘手的問題,由於國人不習慣在冬天飲用生鮮牛乳,因此市場上的鮮乳造成供給剩餘,酪農不是賤價出售就是痛心將牛乳倒入水溝形成奶流成河的現象,然而曾仁瀚對於經營牧場來說就像是初生之犢,卻不畏懼酪農業正遭受的困境,決心挽救自家牧場,這股傻勁似乎也受到老天爺的眷顧,返鄉當年碰上大陸奶粉爆發三聚氰胺事件,許多乳製廠紛紛轉向台灣酪農採購生乳,解決了冬季剩餘乳的問題,曾仁翰接手牧場後反而遇上台灣酪農業一片好光景。  返鄉逢上好時機,曾仁瀚珍惜把握絲毫沒有懈怠,靠著畜產系學業背景,憑著從小看著父母親養牛的印象,這位年輕酪農表現卻不帶生澀,將家中牧場經營得有聲有色,但他仍碰上了接手家族事業的孩子都會遇到的相同問題,時常與父母親的經營理念不同而展開家庭革命,父母倆常以過來人的傳統經營觀念指責曾仁瀚試圖用創新經營方法改變牧場管理的方式行不通。「既然年輕人回來就不要走回傳統,畜牧這行業講求『經濟效益』,需要的是管理」曾仁瀚篤定的說。

從六年前家中牧場面臨拋售時,他分析出台灣傳統酪農業多半屬於自家人的事業,當自家人力無法同時進行牧場事務,就必須得從早做到晚,到最後累垮自己身體又不能細心照顧牛隻的健康狀況,導致農損增加收入減少,於是更捨不得花錢請員工,這樣惡性循環的經營模式最後僅能賺取微薄的工錢,卻也失去了生活品質,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倒不如在外頭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桂芳牧場目前飼養共320隻乳牛屬於中大型牧場,以傳統飼養方式大概僅須配置三位人力,然而曾仁瀚打破傳統飼養思維,視牧場為企業般經營,以優渥的待遇,聘請雙倍的員工,將員工分成兩班制、建立輪休制度,打破傳統農業給人長時勞累的印象,讓牧場處處能見到年輕人的身影,曾經甚至將牧場多半的收入都拿去發薪資,當時許多人笑他傻,但曾仁瀚深信農業要賺錢並非一蹴可及,靠著這套「二代牧場經營學」持續堅持了三年後逐漸有了回饋才「乳」獲父母的安心。 



酪農6_v.jpg



只要對牛好,牛也會對你好!

「我們在養牛,牛也在養我們」曾大哥秉持這樣的信念,每一天用心地呵護牛群,替乳牛們找來更多名管家後,自己還得需要擔任牠們的健身教練,運用科技輔助牧場管理,將每隻牛配戴電子腳環,能夠計算出牛隻的活動量,分析每隻牛的行為模式,透過手機接收資料便能清楚掌握牧場牛隻的健康狀況,時常督促著牠們該到戶外曬太陽活動筋骨,為的是觀察牛隻的發情期與及早發現生病的牛隻。  



酪農7_v.jpg

[1]曾仁瀚運用自身專長,在牛隻身上繫上電子儀器,用來紀錄牛隻活動狀況,並將資料即時傳回手機,依據活動狀況能夠初步推斷牧場牛隻是否發情或著生病,並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2、3]飼草中添加了玉米、苜蓿、百慕達草等食材及多種營養品,添加水能使牧草充分混合,讓牛隻不易挑食同時提高適口性。飼草人員每餐都會詳細記錄各種成分添加比重,輪班人員按照紀錄表便能準確得知當天需準備的份量,維持飼草供餐品質。


用單純的心,延續純白色的好滋味!

「其實鮮奶就是要喝原味,單純才是最好的」曾大哥駁斥著外頭傳聞酪農為了有不斷的乳源替牛隻施打賀爾蒙荒謬的說法,除了給牛要吃的要單純之外還要吃的健康,為此甚至還聘請專業營養師,依照不同的季節天候及牛群狀況調配出最適合的營養菜單,還在飯後特地為牠們準備下午茶點心,宛如貴婦般等級的照料。只要牛吃的健康,才能延長產乳的年限,這就是提升泌乳量不二法門。跟著曾大哥的步伐,發現牧場從規劃出精密飼養流程、調整順暢的牛群動線、專注每項照料細節,都看得出第二代接班人曾仁瀚正用創新思維悄悄地為柳營酪農區帶來新的改變。 


酪農8_v.jpg

[4、5] 集乳車每天早上準時到牧場收集生乳,收乳前除了做初步的快篩,收乳員會採樣生乳樣本進行安全化驗,確保生乳品質。 

[6] 擠乳器,是利用真空原理將牛奶從乳房中吸出。 


走出保護傘,從柳營再出發

桂芳牧場每天產出3400公升的生乳,目前交由光泉鮮乳收購,曾大哥透露目前台灣酪農產業屬於半保護的產業,政府與乳廠、酪農及專家學者代表,組成「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共同訂定生乳收購基本價格,建構一套如同台灣酪農保護網的乳價調整機制,酪農出產的生乳都有保障的收購價格能免於受到市場的競爭,機制雖能造福酪農的生計但曾大哥心中卻隱藏著擔憂,若是每戶酪農只滿足乳場要求的生乳收購品質,在產業沒有淘汰機制之下,酪農們也缺少一份精進自家生乳品質的動力。  

然而在去年林鳳營事件爆發後,全台有許多地方酪農們開始串聯,興起一波推出自家品牌鮮乳的新趨勢,曾大哥也認為自產自銷正是台灣酪農未來將農業發展精緻化的方向,借鑒北海道酪農成功推廣在地產業的經驗,他心中正醞釀著打造自家鮮乳品牌的夢想,期望凝聚柳營酪農產業共識,透過實際與消費者接觸,與更多人分享柳營酪農們多年來努力堅持鮮乳品質的用心與成果。  

台南柳營,曾經是台灣最大的生乳產地,與台灣其他鄉村一樣正面臨年輕人外移的壓力,從事酪農產業的人口逐漸老化凋零,曾大哥是在地青年返鄉鮮少的例子,當初曾大哥為了挽救家族事業一頭栽入酪農業,看似有種不得不的承接壓力,然而現在看來,對於曾大哥來說,酪農的身分卻還帶有一份使命感,他正扮演著吹號手,從自身的案例希望號召更多青年能夠返鄉活絡在地酪農業,期盼一同為台灣酪農產業走向更美好的光景。  


酪農9_v.jpg





立即前往購買No.32甘樂誌:

https://thecan.91app.com/SalePage/Index/5343019?cid=284966


你可能也喜歡

最受歡迎商品、體驗報乎你知

〖no.29主題企劃〗慢工出細活:傳統工藝編織創新道路 / 藺編工藝家 劉彩雲

〖no.29主題企劃〗慢工出細活:傳統工藝編織創新道路 / 藺編工藝家 劉彩雲

〖no.29主題企劃〗慢工出細活:傳統工藝編織創新...
「風起、唯有努力試著生存。(Paul Valéry)」/ 鄧賢能

「風起、唯有努力試著生存。(Paul Valéry)」/ 鄧賢能

看著他說起那海的情態,不難想像眼前的鄧賢能過去年輕...
捐一本書,換一包日曬米及在地人情味 —— 小間書菜

捐一本書,換一包日曬米及在地人情味 —— 小間書菜

捐一本書,換一包日曬米及在地人情味 —— 小間書菜

謝謝你的訂閱
THANK YOU

用文化創意為三峽注入活力,
用行動改變家鄉孩子的生命!

感謝你
THANK YOU

謝謝你的耐心填寫,
我們將會盡速處理並回覆